战场上盛开的“铿锵玫瑰”——记抗美援朝老兵龚在勤
龚在勤,女,1930年5月20日生于四川成都。1950年12月入伍,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川东军区壁山军分区文化干校学习。1951年4月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川东军区壁山军分区基干二团一营,担任营部文化教员。同年8月,响应组织号召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
1951年8月,龚在勤所在部队接上级命令,从驻扎的县城行军至重庆,换乘轮船到达汉口,随后乘火车到达丹东,9月龚在勤跟随大部队跨过鸭绿江到达朝鲜。刚踏出国门,朝鲜满目疮痍的景象深深地刺痛了龚在勤的心,部队的年轻战士心中都掩上了一层阴霾。作为部队中少有的知识女干部,龚在勤细心地发现了部分战士的异样,她便带领战士们唱军歌、唠唠嗑,抚慰他们的心灵,驱散心中的阴霾,激起他们的斗志!
进入朝鲜后的40多天里,龚在勤一直跟随部队急行军。因白天容易被敌人的飞机发现,所以志愿军部队都是选择深夜行军,“那个时候朝鲜晚上能有零下几十度吧,很多战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冻伤。”龚在勤说道,“我们行军的时候根本不敢点火、打灯。有一次汽车开了大灯,立刻就被敌人飞机发现,飞机投放了好几枚炸弹,很多战士当场就牺牲了,伤者就更多了。而且一路上时不时有特务出现,一旦被特务发现,特务就会打照明灯招来飞机狂轰滥炸!”就在这样的困难环境下,龚在勤所在部队还是跨过了多个封锁区,按时赶到了前线朝鲜的谷山郡。
驻扎到前线后,龚在勤所在部队立刻就合并到六十军180师,龚在勤担任师部管理科文化教员。随后的2个多月时间里,龚在勤奔走在战场后方,慰问从战线退下休整的战士、看望照顾受伤的士兵,教他们唱歌、识字。“虽然很累,虽然没有觉睡,但是看到我们的战士能康复,我再苦再累也值得!虽然我没有上过前线战场,但是我知道我的战场就在这里,我也要打好我自己的战役,我也要我的战斗硕果累累!”龚在勤说道。可是这种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突然有一天,龚在勤接到上级组织命令,要求部分知识分子回国学习,去到需要的岗位建设祖国。尽管龚在勤想留在朝鲜战场,但也只能服从命令回到祖国。
1952年2月,龚在勤回国,到六十军教导团学习,同年调到军幼儿园工作。4年后,龚在勤面临转业选择:“当年我们都很年轻,我给组织写信,要求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自己、去考验自己!”后一直在幼儿园系统内工作直至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