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80人|张元和:刮骨取弹不言痛
张元和,1920年11月出生,宁夏海原人,1936年3月参加红军,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指导员、连长、副教导员、教导员、营长、副团长、团长、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南昌警备区司令员等职。曾参加会宁、山城堡、平型关、济南、淮海、渡江、淞沪及抗美援朝第二、四、五次战役等战役战斗,先后六次负伤。曾荣获八一奖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朝鲜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张元和所在的二一七团缩改为六八七团一营。1938年夏季,部队进入晋东南,组织粉碎日军“九路围攻”的战役。六八七团阵地在一条山谷两面的山上,日军用掷弹筒、迫击炮和“巴狗炮”发起猛攻,企图通过山谷。当时张元和已当了班长,战斗中,机枪射手牺牲,他端起机关枪向鬼子群里猛扫。鬼子冲到离他们只有三十多米远时,又扔手榴弹炸。六八七团一、二营两天中打退了敌人的6次冲锋,日军死伤三百多,连尸体都不敢收拾就逃窜了。这一仗,张元和的部队换上了缴获的日军武器。两天后,张元和所在部队埋伏在河的东西两岸,待一个大队的五六百鬼子进入伏击圈后便一齐开火,并封住了鬼子的退路。鬼子背水作战,孤注一掷,分几路纵队拼死连冲3次,最后集结在一起企图向外突围,这时六八七团预备队全部加入战斗,冲锋号一响,所有部队集中火力射向鬼子,鬼子被击毙一百多,其余的顺公路拼命逃跑。
1939年在高平地区的战斗中,张元和腿部受伤。
1940年2月,张元和等被调到在冀中抗日前线的“挺进纵队”(后来改为二纵队)六八八团二营任组织干事。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为充实新四军,中共中央将张元和所在的八路军第二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随即开赴苏北地区,张元和仍然负责二营工作。在涟水地区,一天夜里部队去打敌人的据点,偏巧在陈集遇到了出来扫荡的日本鬼子,双方发生遭遇战。战斗中,一颗日军的子弹打在张元和的嘴上,所幸子弹只打在了牙齿上,3颗门牙被打掉了。张元和轻伤不下火线,继续指挥战斗,他腰带上的铜环也被子弹打了一个洞。
1941年9月张元和调任淮海军分区滨海大队政治处组织股干事,后任该大队六连连长。1942年4月的一天,张元和率连去拔灌云县王庄的伪军据点。据点中有五十多个伪军。将炮楼围住后,他们开始喊话,劝伪军不要为鬼子效劳,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在设法接近围子时,一名班长牺牲。张元和向伪军喊话,警告他们不准开枪。伪军发现他是指挥员,便在碉堡中向他开枪,打中了他的左臂关节,他只觉得是被石头打了一下,听到通信员大喊时,才发现自己受了伤。这次张元和的左臂骨头被打断,住进了淮海军分区野战医院。因医疗条件差,动了3次手术还不见好。最后,军医薛世文只好用刮刀伸进伤口中刮,再用纱布穿进伤口,来回拉动,硬是清理掉了碎骨头和烂肉。当时没有麻药,张元和咬牙忍着剧痛坚持做完手术,张元和左臂落下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