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风采录

致敬抗战英雄——何万祥

来源: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发布人:退役军人事务局办公室 2020-08-06 08:47:02

何万祥,甘肃宁县人。1915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本姓朱,叫朱二满,从小就给地主老财家里当放羊娃。1931年参加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红军在他的家乡陕甘边界活动,家里人几次找到部队,劝他回家,他说我参加革命了,哪有再回家的道理,一气之下,请连队党代表给他另起个名字,党代表就给他起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何万祥。

首先攻入赣榆县城的英雄连长何万祥画照副本.jpg

船到对岸,不等停稳,何万祥就第一个跳上岸,飞冲到滩头第一个地堡前,随手将两枚手榴弹塞进枪眼,转眼间就拿下了第一个地堡,随后冲来的先遣队员迅速占领了滩头阵地,打退了敌人的多次反扑,保证了后续部队安全过河。战斗结束后,何万祥被授予“渡河英雄”的光荣称号。1936年2月,红军决定渡过黄河,东征抗日,何万祥所在的部队担任右翼的第一梯队。何万祥积极要求参加渡河先遣队,同战友驾船抢渡,船到河中心被冰块撞破,河水流进船舱,他迅速脱下上衣塞住漏洞,但不奏效,就毫不犹豫地用脊背顶住洞口,渗进的冰水像锋利的刀子刺进肌肉,他忍着寒冷和剧痛,死死抵住渗水的破洞,避免了船沉人亡,保证了抢渡成功。

1943年1月19日,为策应冀鲁边区和清河区的反“扫荡”斗争,制止日伪军对我滨海区沭河沿岸的“蚕食”,八路军115师教导2旅遵照罗荣桓政委和陈光代师长的战略部署,运用“翻边战术”,即敌人打到我这儿来,我打到敌人后方去的战术,远距离奔袭被日伪军盘踞多年的兵站基地郯城。这次战役是115师挺进山东敌后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城市攻坚战,对于没有火炮,没有重武器的“土八路”来说,全凭炸药包、手榴弹,全靠攀爬强攻打下一座城池坚固、碉堡林立的县城,确是一大奇迹。尤其是距郯城仅20公里的马头镇,驻有数百日伪军可以随时增援,这是一个极大的威胁,是郯城战役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好钢用在刀刃上”,旅首长特将阻敌打援的重任交给何万祥和他所率领的2连。何万祥不负众望,率2连的英勇健儿,坚守在城西白马河与西关的土城子阵地上。战至21日上午,2连已经打退马头镇增援郯城的500多名日伪车的七次疯狂的进攻。公路上、麦田里、土城边到处是横七竖八的日伪军尸体。虽是严冬季节,何万祥仍杀得满头大汗,上身只穿一件衬衣,上面血迹斑斑。这时全连只剩下53个人了,弹药也将耗尽。何万祥将拉出弦的手榴弹一个一个摆在面前,端着上了刺刀的三八大盖,告诉同志们:“咱们的弹药不多了,要节省点用,把鬼子放近了,用手榴弹和刺刀招呼!”

傍晚,鬼子的进攻又开始了,一阵炮弹轰炸后,几百名日伪军在一个挥舞着指挥刀的小鬼子督战下,缓缓地蠕动上来。显然,鬼子被何万祥他们打怕了,锐气尽失。何万祥看准时机,带领战士们先是甩出一排手榴弹,然后挺起刺刀旋风一般冲入敌阵,霎时,尘土飞扬,杀声震天,小鬼子被杀得狼奔豕突,四处逃窜。就这样,何万祥和他的53名勇士用钢铁般的意志抵挡了 500多名日伪军数次的进攻,阵地始终坚如磐石,两天两夜敌人未能前进一步,为我军全歼郯城守敌立下了赫赫战功,战后,2连被授予“战斗突击队”称号,何万祥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1944年3月,鲁中军区决定发起第三次讨伐汉奸吴化文的战役,滨海军区派出老6团参战。25日夜,大泉庄老虎山战斗打响,6团1营冒着枪林弹雨,在悦庄以南迅速突破并攻占了大泉庄外围阵地。何万祥率2连英勇拼杀,当他们从被炸塌的围墙冲进去时,最后一个炮楼内的敌人仍拼死抵抗,重机枪不断喷出火舌,2排长高英东抢过炸药包勇猛地冲上去,不幸中弹牺牲。何万祥见高排长倒下了,怒吼一声:“为高排长报仇!”率领战士呼喊着冲进炮楼。这时敌人已退至炮楼顶层,何万祥提着手榴弹顺着阶梯往上冲,刚上到第二层时,不幸被敌人击中头部壮烈牺牲,年仅29岁。

何万祥入伍13年,参加战斗400余次,多次荣立战功,3次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是八路军山东抗日战场赫赫有名的战神骁勇。何万祥牺牲后,滨海军区发出通令,命名2连为“何万祥”连。鲁中南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发出命令,授予2连“战斗突击队”称号,沂源县抗日民主政府呈报上级批准,将大泉庄老虎山改名为“万祥山”,在英雄牺牲的地方树碑纪念。1944年7月,其连长一栏的烈士英名中,何万祥位列第一。新中国成立后,沂源县政府将所在地南麻镇的一条主要公路命名为“万祥路”;当年由夏齐作词、向民谱曲的革命歌曲《我们的连长何万祥》至今仍在传唱,经久不衰。

1948年山东新华书店再版的《我们的连长何万祥》.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