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80人|王家友:忠诚的抗日战士
王家友,1895年出生在涟水十监庄的土坯房里。40岁那年,他在一帆河畔的乱坟岗上,借着烟头的火光,对着党旗举起了拳头。这个平时只会侍弄庄稼的汉子,第一次哭得像个孩子——他终于找到了穷人的组织,知道这漫漫长夜总有天亮的时候。
几天后,村里多了个收鸡蛋的货郎。他挑着柳筐走街串巷,南到涟水五港,北到响水口,吆喝声里藏着暗号。没人知道,筐底的芦柴捆里,藏着涟水县委到响水口的秘密情报,他用两年时间,踏出了一条敌人眼皮底下的交通线。
1941年春,王家友头戴破斗笠,挑着两筐鸡蛋走向三岔口炮楼。日寇端着枪喝问,他点头哈腰赔笑脸,看着鬼子抢走鸡蛋,趁机把藏着情报的芦柴筐送进据点。等鬼子啃着鸡蛋时,他早已过了一帆河,筐底的情报正飞往涟水地下交通站。
这样的险仗,他打了十年。收鸡蛋的扁担磨破了肩膀,却没让一次情报失过手。党组织要调他去部队,他却摇头:“我熟地头,敌人认不得我这张老脸。”
5月18日,叛徒出卖了他。敌人摸进十监庄时,他刚吹灭油灯躺下。被捕前,他把最后一份情报塞进灶膛,火星溅在围裙上,像极了他入党时的那簇火光。
张湾的刑房里,敌人用竹签扎进他的指甲,他疼得浑身抽搐,却笑骂:“狗汉奸,老子的血能喂饱你们的狼狗?”敌人锯掉他的左腿,他昏死三次,醒来还是那句话:“要杀要剐随你,想让老子开口,做梦!”
黎明前,他倒在血泊里,双眼被抠去,却面朝十监庄的方向——那里有他走了十年的乡间小路,有他藏过情报的老槐树,还有他没来得及送完的最后一份情报。
王家友牺牲后,乡亲们在他的鸡蛋筐底发现一行刻痕:“生是共产党的人,死是共产党的鬼。”如今,一帆河的水依然流淌,当年的老槐树已亭亭如盖,路过的老人会指着树冠说:“那是老王家的魂,还在守着咱们的太平日子呢。”
他用46年的生命,把“忠诚”二字刻进了苏北的黄土里。每当春风吹过十监庄,仿佛还能听见他当年的吆喝声,那声音里藏着比鸡蛋更珍贵的东西——是永不屈服的中国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