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风采录

最美退役军人风采|樊振:耗资逾百万创办“樊氏图书馆”免费开放二十余年

来源: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发布人:退役军人事务局办公室 2020-07-13 09:07:10

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退役军人樊振是一个文化名人,他耗资逾百万在美丽的西双湖畔办起了一个私人图书馆,将图书馆无条件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他免费为国家和各类社会团体提供图书和参考文献数万册。他用微薄的收入扶贫济困,向儿童福利院和慈善组织捐资助学。他就是东海县樊氏图书馆馆长,全国“书香之家”、全国“党史工作先进个人”、江苏省第六届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全国“最美志愿者”樊振。

耗资百万 将家族百年书屋发扬光大

樊氏图书馆位于东海县牛山街道湖西村,有逾百年历史,其前身是清末时候的樊家书屋,由樊振的高、曾祖父创办。后经其祖父、父亲相传一直到樊振这一代,愈发壮大。樊振是一个书痴,读初中时就千方百计省钱买书,工作后每月工资的三分之二都拿来买书。随着图书数量的增加,他有了办图书馆的想法。1996年4月,在第一个世界阅读日,樊振将所有家藏图书对外开放。后在爱人周加侠的支持下,把自己县城180平方米的房子低价卖掉,回村建起了450平方米的樊氏图书馆,馆藏图书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至今,樊氏图书馆已经走过了23个春秋,樊振一家累计投入财产逾百万元,图书馆所服务的读者也早已超过几十万人。

目前樊氏图书馆是苏北鲁南地区唯一的市级民主党派成员教育示范基地、农工党党史教育基地,市级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也是国内唯一挂牌的邓演达文献馆、江苏首个挂牌为公共图书馆分馆的民间图书馆,也是该县“耕读传家”农民阅读志愿服务项目的首倡者和示范点。因为办馆成绩突出,2016年4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专题报道了樊氏图书馆义务对外开放的事迹,央视新闻直播间也连续2次进行报道。

图片2.png

且藏且读 以工匠精神献身公益研究事业

樊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党史研究能手,多次以党史专家的身份出席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多部党史著作。2010年,樊振编著出版了《邓演达年谱会集》一书,2016年,他完成《孙中山邓演达文献与研究》一书,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博士亲自题写了书名。多年来,他免费向内地、港台和海外30余家机构及专家学者赠送文献。樊振的研究成果填补了多项党史研究空白,他先后被陈宗兴、刘晓峰、何维三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等领导人接见并给予高度评价。2012年,樊振被农工党中央授予“2007-2012年全国党史工作先进个人”荣誉。

扶危救困 力所能及投身公益事业

“乐耕耘,勤读书”、“立大志,为国读书”,这是鉴真堂樊氏族谱里的两句话。短短的七条族训里就有两条与读书相关。正是这种“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家风情怀激励着樊振一家对于读书、藏书、传播知识的执着相守,也为樊振扶危救困的奉献精神做了生动的注脚。

樊振是一个非常热心肠的人,多年来累计捐款近10万元。作为市县政协委员、农工党市委的骨干分子和书画家,他积极献言献策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每年都要组织和参与包括送文化下乡、读书节、书画义卖、党史交流会等数十次公益活动。2008年,他参加农工党组织的东海县黄川镇义诊活动,一名高中生生命垂危,当地没有诊疗条件,他便即刻拨通120急救电话,并主动捐钱给患者亲属,让命悬一线的孩子重新获得生的希望。汶川地震发生后,他十分关心灾区情况,通过单位、政协、组织向灾区捐款。樊振和妻子都是书画家,他们把一些展出获奖作品义卖后的费用全部捐给南京慈善总会和社会儿童福利院。他关注基层教育,在不多的积蓄中拿出部分向县教育基金捐资助学。他和他的妻子还多次交纳特殊党费。2017年他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志愿者、江苏好人、市县道德模范。他把当地党委政府奖励的10000元道德模范慰问金作为“特殊党费”交给了中共中央组织部。2017年底,樊振第二次入围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4个100评选,次年3月,樊振光荣当选全连云港市有史以来第一位全国“最美志愿者”。

图片1.png

服务不停24小时不打烊

受疫情影响,樊氏图书馆2020年1月24日开始临时闭馆。闭馆期间,樊振和30余名教师志愿者、医务工作者通过微信群、QQ群等平台为少年儿童和成人读者免费提供线上24小时服务,及时通过网络将党和国家的声音,将疫病防治基本知识通过网络传递给读者。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学校所在地周边乡村少年儿童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东海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樊氏图书馆(湖西小学校外图书馆)开展“全民阅读春风行动”,不断满足图书馆所在地和周边10公里范围300余平方公里困难、留守儿童和广大群众的阅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