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80人|刁云桂:连夜传递日本投降消息
刁云桂,1926年出生,连云港市赣榆区沙河镇人。1944年参加革命,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期间先后任海陵县委会计、东海县委秘书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赣榆县墩尚乡副乡长、赣榆县委行政科副科长。1961年后历任赣榆县物资局副局长、县商业局负责人、县物资局局长、县计经委副主任等职,1988年离休。
刁云桂,出生于赣榆区沙河镇一个贫民家庭,从7岁起一直在沙河小学读书。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学校停办,他也因此失学在家。1939年正月初八,日寇铁蹄踏进海赣大地,沙河镇也很快沦陷。
刁老回忆,在被日本鬼子侵占的日子里,乡亲们的生活没了着落。15岁那年,他跟着父母成了为东家干活的雇工,虽然很辛苦,但温饱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1943年冬,我们干雇工的那个村有一个叫李华的人是我的同学,问我愿意不愿意去他家帮工干活,待遇要比现在的好。当时我没加考虑就同意了,之后便到了当时的海陵县陶李村,帮同学李华家看竹园。”刁云桂介绍。
刁云桂当时并不知道李华是共产党员。“我哪能想到,李华是一位中共地下党员。后来,他开始试探性地交派给我一些任务。”
1944年的一天早晨,李华要刁云桂乔装到大兴庄伪军据点去送给养(食油)并想办法摸清据点内吃水井的位置和储水量等具体情况。刁云桂见机行事,圆满完成了任务。“没想到这竟是党组织对我的考验,也是我执行的第一次任务。”
1944年7月初,海陵独立团打响了拔除大兴庄伪据点的战斗。激战半日,伪军120余人全部被俘,包括中队长在内,无一人漏网,并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为防止日寇卷土重来,李华又找到刁云桂,带着他和100多名民工完成了拆炮楼、砸碉堡、填壕沟、烧鹿砦等任务。事后,李华说,在这次战斗中,刁云桂侦察到的水井等有关情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944年夏秋,上级决定破袭洪(门)沙(河)公路,李华让刁云桂带领民工参加破袭。“我当时心情很激动,积极发动了100多名村民组成了当时最大的民工队伍。在一个月黑风大的夜晚,大家带上铁锨、洋镐等工具,在公路上开挖了数百个长2米、宽1米、深半米的沟,从而有效阻止了日伪从新浦、海州用机械化部队支援沙河敌人的行动。1944年秋,中共东海县新民区委成立了情报站。李华让刁云桂参加情报站的工作,还发给了他一颗手榴弹,并说这是“光荣弹”,如果被敌人抓住逃不了,就是同归于尽也不能让敌人得到情报。平时,刁云桂就把手榴弹挂在腰上。有一次,在送情报的途中,河里涨水刁老不识水性,为了完成任务,他冒着随时都有被河水冲走的危险,趟过了湍急的河流,把情报及时送到了目的地。
刁云桂回忆,那几年,李华常对他讲,中国这么大,凭什么受小日本的欺负,凭什么要过这受苦受穷的日子。只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一致抗日,革命就一定会胜利。在李华的影响下,刁云桂很快加入了革命队伍。
1944年10月,对于刁云桂来说是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有天早晨李华把我带到邻村里的一个中共地下党员家中,填写了入党志愿书。”刁老回忆说,当时东海县新民区委组织委员刘钦和他谈话,强调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保守党的秘密,在敌占区里实行单线领导,李华是他的上级。“这一天,我终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提到这事,刁云桂十分自豪。
1945年正月初,新民区委决定让刁云桂脱产参加集训,他从此正式成为了抗日队伍中的一员。时隔半年后,刁云桂回到了海陵县委担任会计。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那一天,我刚调到海陵县县委担任会计没多久。”刁云桂回忆,8月15日这天夜里九、十点钟的时候,他刚刚进入梦乡,突然被人推醒,原来是同事跑过来通知他速到县委机关开会。
到了会场,刁云桂看到机关同志们个个喜笑颜开。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地委的通讯员刚刚送来消息,称日本宣布投降了。
时任海陵县委书记的李克得知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之后,立即展开部署,要求所有机关工作人员分头通知各区委委员到机关开会。当时,海陵县共分为羽西、竹墩、临洪等10个区,每个区委委员均在各个点上。
“要让各个区区委委员迅速赶到机关开会,唯一的方式就是机关所有工作人员分头通知。”刁云桂至今记忆犹新的是,那个炎热的夏日晚上,他与另外一名同志,借着月光,一口气跑了10多公里路,赶到羽西区委委员住处。刁云桂一把推开院门,兴奋地大喊:“同志们不要睡觉了,赶快起来吧,日本鬼子投降了!”平静的院子一下子就炸开了锅,羽西区区委领导连忙跟随刁云桂一起返回县委机关。
刁老回忆说,等所有区委委员全部集中到县委机关时,一轮红日已经从东方露出了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