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80人|王生:灌东的守护者
王生,1926年出生,江苏省灌南县大王庄人。1940年参加革命,194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先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一旅二团宣传员、新四军三师鲁迅艺术工作团团员、灌云县公安局警卫连文化教员、淮海军分区一支队三团三连副指导员、淮海军分区新二团锄奸干事兼政治、供给、卫生部政治指导员等职。解放战争期间,任灌云县公安局检查站长、政治保卫队队长兼侦察科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无锡市公安局派出所所长、预审股长、侦察科长,江苏省公安厅一处六科科长等职。1973年后任南京钢铁厂公安处长、保卫处长,1987年离休。
1926年,王生出生在灌南县大王庄一户农民家庭。九岁那年的大年初一,母亲不幸过世。父亲不久又续了弦,继母经常挑唆父亲毒打王生,姐姐和叔父们谁也劝不了。“有一回,父亲谈及母亲临终前托付要照顾好我的事,流下了眼泪,于是决定送我去张店小学读书。”王老回忆。
当时的张店,有淮海地区的“小延安”之美誉,党的地下活动很多。张店小学的校长,正是刚从上海出狱、回乡开展革命工作的灌云地区老共产党员孙存楼,而王生的老师,是后来担任中共灌云县委书记的吴书。“张店小学的老师们,或是和共产党有联系,或者本身就是共产党员。因为我成绩好,吴书老师特别爱护我,经常给我讲共产党、山东抗大和苏联的故事。在他的影响下,我开始接触鲁迅的作品,接受革命思想的熏陶。抗战爆发后,在东北军57军112师从事兵运工作的李欣,曾以养病的名义住在小学里,他教给我们的抗战歌曲,我至今还能记得。”王老介绍说。
可好景不长,1938年,日寇的飞机炸毁了张店小学,王生被迫辍学。屋漏偏逢连阴雨,不久后,王生的父亲又惨遭土匪杀害。“那时候,到处处于无政府状态,土匪洗劫了我们家,父亲和堂叔当场被杀。我无家可归,跟着姐姐四处流浪,常常露宿荒野,后来只好到表叔家放牛度日。”
为了报仇,王生在表叔的帮助下,拜当地一名猎户为师,学习打枪。报仇心切的他,没过多久就把猎户的绝活全学会了。出师后,王生常住在父亲生前的朋友、共产党员封必文家里。“恰逢当时共产党在组织抗日武装,经常在封必文家开会。每当开会晚了,我就背着枪,护送吴书老师等共产党员返回住处。”王老回忆。
1940年8月,八路军115师苏鲁豫支队南下苏北支援新四军,到达淮阴高沟一带。14岁的王生在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游击支队三团二营指导员孙桂儒的介绍下,到八路军115师教导一旅二团宣传队参了军。“那时候我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背着传单,提着石灰袋、浆糊桶,到处刷标语、贴标语,也帮助护送八路军伤病员。有一回遭遇鬼子,我手里没有枪,打不过,提了双皮鞋就跑回了团部。团长开玩笑说,都什么时候了,还记得皮鞋哎!”
1940年10月,为了配合新四军黄桥决战,教导一旅从淮海区兼程南下,攻占了阜宁县城。“皖南事变”爆发后,教导一旅改编为新四军三师七旅,王生被调入旅政治部,后进入华中鲁迅艺术学院学习。鲁艺解散后,王生进入三师鲁迅艺术工作团工作。“不久后师部机关精简,我又被调回淮海军分区一支队。当时灌云县长孙笃生安排我去灌东当乡长,我觉得自己枪法好,就主动提出去县警卫连当了文化教员。”在连队中,王生逐渐成长为骨干,并承担过县委的锄奸任务。1942年1月,王生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一支队宣传队、东灌沭边区中学工作,不久后升任一支队三团三连副指导员。
抗战时期,灌云县境内的盐河是日寇苏北沿海地区的重要水上交通线,为了保证该交通线的畅通,日寇相继在盐河沿线各城镇设立据点,并在盐河东侧,北起新浦、南至淮阴筑起了一条长近300华里的公路。水陆两道封锁线,把灌云一分为二,盐河东称“灌东”,盐河西称“灌西”。
灌东地区方圆百里,人口约50万。该地南通两淮,北接齐鲁,陇海铁路横贯其北,是连接苏北、鲁南两大抗日根据地的交通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42年6月,中共淮海区党委正式成立灌东工作委员会,行政上设立灌东办事处。1943年5月,淮海地委、行署任命淮海军分区第一支队第三团团长孙良浩为灌东工委书记兼办事处主任、灌东独立营营长。灌东地区长期处于敌人四面包围之中,南有响水口、新安镇之敌,北有杨家集、大伊山之敌,东有徐继泰的顽军,西有盐河沿线的日伪。抗日军民只能凭借人熟、地熟,利用河网、青纱帐与敌周旋,斗争十分艰苦。
在灌东坚持抗战期间,王生曾身负重伤。“那一次,我要通过封锁线去盐河西执行任务,但没有人护送。恰逢当时灌云县大队作战参谋王建宏、淮海军分区二团某连教导员王发康,以及灌云第二联防区治安股长田丰三人也要去河西,我们就约好第二天一起出发。”
谁知当天晚上,王建宏突然找到王生,说有两个战士带枪跑了,要借王生的枪去把他们抓回来。王生立刻起了疑心:“我心想一个连教导员,一个治安股长怎么可能没带枪?于是坚持枪不离人,没有答应他。”
王建宏一计未成,又以自己的枪不好为由,提出换枪,并再三允诺用后一定归还。王生无法推脱,只得答应。“换了枪后,我满腹疑惑,立刻找个地方试了一下换来的枪,发现四颗子弹没有一颗是好的!我想这下不好,非得把枪要回来不成!”
王生很快找到了王建宏等人的住处。“我向王建宏要枪,正好撞见王建宏的哥哥王三从里屋出来,我知道王三不是什么好人,疑心就更重了。王建宏见状,故作亲热地搂着我的肩膀,把我往芦苇丛里带。走着走着,我突然发现芦苇荡里有两三点火光,隐约能看到枪口。我意识到不好,忙去夺王建宏的枪,枪没抢到,却顺势把王建宏摔了出去。我一边飞快地往村子里跑,一边大喊:王建宏叛变了!”
此时,王建宏和事先埋伏好的人立即向王生开枪,子弹打中了王生的胸口。“我强忍剧痛,利用青纱帐作掩护,向根据地飞跑,王建宏就带人在后边一边追赶,一边打枪。跑了大约两里地,直到封必文家才找到人。我一进门,就大喊有人叛变,然后就晕过去了。”
事后,王生才知道,王建宏、王发康、田丰等是有预谋的叛变。他们串联了不少人,还欺骗孙良浩和灌东工委委员封必琉等人前来开会,以便一网打尽。然后就和徐继泰里应外合,打掉灌东办事处。“幸亏我去要枪,引起突发事件。孙良浩、封必琉听到枪声,半途停止了前进。封必文等人很快又将情况报告给孙良浩,揭露了他们试图伪化灌东地区的阴谋。”
1945年8月15日,日寇无条件投降。盘踞苏北两淮、响水口、灌云等地的伪军,在接受国民党整编后,摇身一变,妄图继续霸占苏北,再行作乱。为了免除后顾之忧,巩固和扩大苏北解放区,新四军三师决定由副师长刘震统一指挥十旅、师特务团和两淮、涟东地方武装,攻取大汉奸潘干臣据守的苏北重镇淮阴。
王生第二次负伤,就发生在攻打淮阴城的战斗中。“攻打淮阴城,我是第一梯队成员。淮阴城墙高大坚固,易守难攻。我们事先把地道挖到了城墙底下,堆上炸药,试图炸开西门城墙。然而,总攻的时间提前至深夜1、2点,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引爆炸药,战士们就踩着云梯登城了。”
这次战斗异常惨烈。战斗中,王生所攀登的云梯被敌人炸断,正在登城的他重重地摔了下来。“当时摔得耳膜出血,右耳基本丧失了听力。这次战斗,打西门一共牺牲了两百多人,一营一连只剩下40多个人。胜利后开庆功会,青菜炖猪肉,可是没有一位战友愿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