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80人|朱环:勇闯虎穴仅十八 慷慨赴义树楷模
朱环,是连云港市抗日先烈中最年轻的一位共产党员,1943年牺牲时年仅18岁。他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为党旗增添光彩,为青少年树立了楷模。
朱环,1925年出生于灌云县侍庄乡朱埝村的一个地主家庭。父亲是一个有民族正义感的开明士绅,还有一个弟弟也随后参加了革命工作。1940年秋,灌云县抗日民主政府在鱼涝创办了边区中学,朱环为了寻求革命真理和民族解放道路,舍弃了优越的家庭生活,打起背包,去边区中学读书,并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1年6月24日,由“边区中学”指导员苏光主持,16岁的朱环在该校附近的圩沟旁柳荫下举手宣誓,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3年春,日军采用分进合击的办法,对抗日民主根据地发动更加疯狂的“扫荡”,到处据点林立,封锁重重。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我军积极开展内线作战,大力加强敌伪军工作,利用一切条件分化瓦解敌人。这时,朱环被调到沭阳县联络处(即敌工部)工作。他经常出入敌占区侦察敌情,在敌人的心脏里战斗。有几次,他独自骑着自行车,勇敢地尾随在“扫荡”敌人后面,观察敌人动向,及时汇报。在几次拔除敌伪据点的战斗中,他的表现更为突出。当年夏,我部队围困敌塘沟据点,朱环被派去火线喊话,散发传单。他不仅出色地完成了这些任务,还以瘦小的个子从战场上背下多名伤员。当部队进攻据点与敌人激战时,他机智地插入敌群,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俘获敌人1名,缴步枪1支。
塘沟据点攻克后,沭阳境内大部地区已连成一片,孤立了高沟、杨口的日伪据点。敌人为了挽救其失败命运,便加紧巩固高沟、杨口据点,加强对外围据点的防守,以达到控制淮海区中心地带的目的。离杨口西南十华里的沈小街据点,就是他们特别加强的外围据点之一。这个据点控制着六塘河沿线,直接威胁着根据地的安全。1943年底,根据中共淮海地委书记金明同志指示,决定拔掉这颗钉子。当时我们轻信了两个所谓“民主人士”,由他们介绍沈小街据点中伪军中队长宋小侉作为内应,并要求我们派一名干部进去,配合他里应外合,拿下据点。沭阳县联络处请示县委后,决定派联络处干部朱环和一名姓宋的同志,带两支驳壳枪打入敌人内部。
哪知,豺狼成性的伪军中队长宋小侉突然变卦,逮捕了朱环和小宋,把他们押送到新安镇日军司令部,请功领赏。朱环和小宋二位同志经受了老虎凳、大绳吊、针刺等各种酷刑,但始终没有半句口供。他们坚贞不屈,临难不惧,与凶残的敌人展开了顽强的斗争。日伪军出动百余人,沿途警戒。许多群众抑制着愤怒和同情,看着两位昂首挺胸的青年,缓缓地走向新安镇据点北门外的刑场。突然,“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的口号声迸发出来,敌人慌了手脚,便凶残地用铁铲、铁棒猛击朱环、小宋头部,用刺刀刺穿他们的胸膛,宁死不屈的钢铁战士扑倒在血泊中。群众都默默地低下了头,以无言的悲愤来深深悼念为国捐躯的英烈。年仅18岁的朱环同志,为国为民,慷慨就义,不愧为党的忠诚战士、中华民族的好儿子。
中共灌云县委、县政府及其家乡人民为纪念烈士,将他出生地朱埝乡改名为朱环乡,为了教育青少年学习先烈的革命精神,又在他的家乡建立了朱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