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风采录

80年80人|田守尧:百战壮山河 牺牲重于山

来源: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发布人:退役军人事务局办公室 2025-05-07 09:37:18

田守尧,1915年出生在安徽省六安县新安区田墩村一个贫苦佃农家庭,他15岁加入少年先锋队,16岁参加六安河西农民暴动,随后参加红军,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被分配在红二十五军七十五师二二三团二营通讯班。1932年冬,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由班长提升为排长。

在此后的战斗中,田守尧英勇顽强,多次负伤,1934年10月任军部交通队指导员。11月随红二十五军参加长征,进到陕南庚家河战斗后升任二二三团二营营长。

1935年4月,中共鄂豫陕省委委员,参加创建巩固鄂豫陕苏区的斗争。为策应党中央和红一、四方面军北上抗日,红二十五军主力继续西征。行至甘肃泾川河,遭遇马家军,田守尧率二营与马鸿逵三十五团激战,击毙敌团长马开基,掩护全军安全,创造了红军1个步兵营歼灭敌1个骑兵团的范例。9月,红二十五军胜利到达陕北,与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田守尧任军团第七十八师师长。

随后,田守尧率部先后参加劳山、榆林桥战役。10月下旬,红十五军团和中央红军在陕北胜利会师,不久,取得直罗镇大捷,田守尧等歼敌有功,参加了祝捷大会。12月,刘志丹任北路军总指挥,率领田守尧的七十八师和军委骑兵团,在横山、响水堡一带,击溃国民党的袭扰,保卫了党中央所在地瓦窑堡的安全。1936年2月,红十五军团渡黄河东征。3月19日,七十八师与七十五师协同作战,一举攻克文水县城,首战告捷。至4月14日,红十五军团转战千里,共歼敌7个团,其中七十八师歼敌2个团,受到中央军委和红军前线指挥部的表彰。东征后,1936年6月,田守尧到陕北红军大学学习。

1937年7月7日,全民族抗战爆发。8月,红十五军团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原来四个师缩编为六八八团和六八七团,田守尧任六八七团副团长。9月25日,在平型关战斗中,田守尧率三四四旅先头部队与三四三旅协同作战,重创日寇二十一旅团二十一联队第三大队和辎重队。激战中,田守尧身负重伤,躺在担架上仍继续指挥战斗。1938年4月,田守尧伤愈后任六八七团团长。参加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在张店阻击战斗中,他率部勇猛善战,和兄弟团歼敌千余人。

1939年7月田守尧任第三四四旅副旅长。10月田守尧第二次被派往延安学习。据开国少将谢振华回忆:1940年马列学院毕业后,中央组织部决定由田守尧带领一百多名干部到苏北敌后开展工作。离开延安前,毛主席亲自找田守尧与谢振华谈话,再三叮嘱,“到敌后发动群众,要讲策略,开展统一战线,团结争取一切可能团结的爱国力量,共同坚持抗战。”1940年6月7日,他们一行离开延安,在西安他们化装成中央军校学员,着国民党军服,田守尧佩戴少将军衔,谢振华佩戴上校军衔,顺利通过封锁线,经开封、洛阳到达皖北,与先期到达的黄克诚部会合。

1940年7月起,田守尧任八路军第二纵队新编二旅旅长、第五纵队第二支队司令员。在黄克诚的率领下东进苏北,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东进抗日、增援新四军、发展华中、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的任务。

皖南事变后,田守尧任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旅长,担负盐城以北,灌云、连东、淮安以东地区抗日、打伪和反顽的任务。他率部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多次组织打击海盗、土匪、伪军和封建会道门的战斗,成功地指挥了郑潭口和响水口战斗,粉碎了日伪军的多次“扫荡”,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1943年2月,日寇纠集一万余人,对苏北抗日根据地进行重点扫荡,此时,中共中央为迎接抗日战争大反攻的需要,抽调以三师参谋长彭雄和八旅旅长田守尧分别为正副队长五十一人的干部队伍赴延安学习。3月16日,他们化装乘帆船从盐河口出发,沿黄海北渡。17日,船行至小沙东海面时,与日军巡逻艇遭遇。他们依托木船,利用随身携带的短枪、手榴弹击退敌艇三次进攻。战斗中,彭雄与船工等都已牺牲,田守尧果断指挥干部战士弃船涉水登岸,以重伤之躯为同事们开路,在海滩登岸时,他和妻子陈洛莲都不幸被海浪吞噬,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