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80人|朱爱周:举枪自戕的中国县长
朱爱周,名秉莲,字爱周,赣榆县罗阳(今墩尚镇)大朱庄人。1901年出生,自幼聪颖好学,志向高远。191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江苏省立第11中学(东海中学)。1922年夏,考入北平高等警官学校。1926年毕业,先后担任过灌云县、盐城县公安局长,赣榆县警备大队副大队长,萧县、铜山县政府秘书。1936年调任江苏省第三水警区区长,负责长江下游及苏北沿海各县海面防务。
值外敌侵略、民族危亡之时,朱爱周不避时艰,受命于危难之际,于1938年1月出任赣榆县长。上任伊始,即重组县总动委会和县常备队,在重组动委会的大会上,朱爱周慷慨陈词,号召全县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对敌。他说:“现在日寇已经打到了我们赣榆,战火烧到了家门口,战则生,不战则亡!我来家乡当县长,就要当个抗日县长!当个爱国县长!希望全县各阶层民众团结起来,共同抗日,把小鬼子赶出中国去!”
朱爱周拥护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国共合作,一致对敌。他聘请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在政府和军队里任职,委任刘寄萍为县政务委员、军警政治训练处主任;委任陶君彦、李克济、辛明、吴明如、张廷垣、姚健民、于国范等人为政训员;任命张树仁为第5区区长、范树平为第8区区长、张伯扬为县立高等小学校长、朱明远为县立初级中学教导主任,把武装部队的政治训练工作和政府主要工作交给共产党人。
朱爱周深知青年是抗战的中坚、国家的希望,上任不久就明令全县恢复教育,为弥补师资不足,重金聘请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任教师。为了提高军队和政府人员的军政素质,他听从共产党人的建议举办乡镇自卫队干部训练所和青年干部培训班,聘请共产党人任教官,先后培训乡镇自卫队干部300多人,使得许多有志青年有了报国之门、用武之地。
为了扩大抗日武装力量,朱爱周决定开狱放囚,他认为大敌当前,凡是有良心的中国人都应拿起武器与敌拼杀,只要是中国人都可以参加抗日队伍。开狱放囚之日,朱爱周亲临现场向被释放的人员训话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前敌军压境,为国家为民族我们就要流血牺牲了,希望你们回去后,有刀枪的都拿出来杀敌人,效忠国家,赎你们的罪过!”在朱爱周的感召下,200多名囚徒,有的当场就参加了县常备队,有的回到家乡拉伙携械参加了区自卫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溃散了的县常备队恢复发展起来,很快就组建了2个常备大队,3个自卫中队,有兵力1000余人,同时各区也都建立了自卫大队,乡建立了自卫中队,全县民众抗日武装力量达万余人。1939年2月27日,侵华日军第五师团以半个大队和一个炮兵中队的兵力,攻陷赣榆县城(今赣马镇城里村)。4天后,日军主力回撤,朱爱周及时抓住战机,率常备队于当夜夺回县城。3天后,日军滕本大队携九二步兵炮和重机枪再次强攻赣榆,朱爱周指挥部队守城自卫,亲冒弹雨,与敌拼杀。后终因兵力悬殊,县城再次陷入敌手。朱爱周临危不惧,沉着冷静,指挥部队北撤,直至部队安全转移。赣榆县城失守后,县境南部青口、三洋港、沙河等地也相继沦陷。朱爱周采纳共产党人的建议,率政府机关和常备队活动在西、北部山区,以苏鲁边界的朱家洼村为集结点,依托共产党人建立的抗日根据地,与八路军山东纵队和东北军第57军111师相互配合,开展游击战争。
1939年5月13日,日军骑兵一部由县城沿海岚公路北窜至八条路村,烧毁房屋数十间,烧死3人、枪杀2人、伤1人。朱爱周闻讯,立即率常备队第1大队前往截击,击毙日军多名,缴获战马4匹。同年夏,日军一个小队从欢墩埠经门楼河开赴青口,朱爱周派常备队一部和乡自卫队利用青纱帐沿途节节截击,毙敌多名,俘日军士兵小园角夫。1939年8月17日,驻新浦日军增兵沙河,朱爱周亲率县常备队前往截击,全歼日军前哨搜索班。新浦日军出动4辆坦克、3辆装甲车增援,常备队官兵毫不畏惧,拼死血战,冒着弹雨爬上坦克,向驾驶室塞手榴弹,用枪托和木棍撬坦克履带。双方激战8小时,常备队阵亡26人。1939年冬,赣榆县常备队扩编为常备旅(亦称保安旅),朱爱周兼旅长,领少将衔;乔金亭任参谋长,刘寄萍任政训处主任。下辖2个团,1个别动大队、1个迫击炮连,另有第2区、第5区区中队约300人,全县抗日武装力量达3000余人。
1940年春节期间,日军200余人进犯常备旅驻地朱家洼。朱爱周亲临前线,指挥常备旅与八路军山东纵队第2旅联手阻敌,激战2日,予敌以重大杀伤,迫敌败退。为迷惑敌人,避其锋芒,朱家洼阻击战后,朱爱周即率政府机关和警卫部队东移至第6区芦山东南麓韦家岭村(今属柘汪镇)。韦家岭背依芦山,东向大海,北距日照县碑廓镇20余里,东至柘汪镇10余里。初驻韦家岭,朱爱周即派员侦知四周敌情,得知仅碑廊镇驻有一小队日军,遂令常备旅第1团1大队向东北方向修筑工事,以御进犯之敌,另外,准备在韦家岭村修建房屋,供机关人员和驻军使用。
1940年3月21日夜,日军一部秘密集结于碑廓镇,企图偷袭韦家岭。狡猾的日军先是佯装向韦家岭以东的柘汪海口移动,以转移常备旅侦察人员的视线,半夜时分突然折而向西,迂回至韦家岭村北,抢占芦山,将炮兵阵地设在山顶。22日拂晓,日军炮击韦家岭,村庄顿时陷入火海之中。日军的突然袭击,令常备旅警卫部队猝不及防,守军不多,日军炮火猛烈,形势十分危急。战斗打响后,朱爱周沉着冷静,指挥仅有的警卫部队坚守阵地,奋力抵抗,掩护村民和文职人员沿韦家岭西门外的河沟向西撤退。日军发现后,排炮连击河岸,封锁西撤道路,朱爱周率众转而向南。这时天已大亮,韦家岭完全暴露在日军炮兵视线之内,撤退中,不断有人中炮倒下,旅参谋长乔金亭当场被炸牺牲。朱爱周的6名卫士,姜振海等5人战死,另1人被炸断了双臂。朱爱周右腿被炸断,仆倒于血泊之中。这时阵地上仅有旅参谋部一位李姓女参谋没有受伤,她跑到朱爱周跟前弯下腰来,要背朱爱周撤离。朱爱周大声命令:“敌人来了,我掩护,你快走!”这时日军渐渐逼近,欲活捉朱爱周。朱爱周大声喝道:“想我堂堂中国县长,岂能做小鬼子的俘虏!”言毕,举枪自戕,壮烈殉国。朱爱周牺牲后,抗日军民决心寻机复仇。不久,偷袭韦家岭的日军被八路军山纵2旅和东北军57军111师联手诱至碑廓镇北20余里处的下寨村歼灭。赣榆常备旅用日军指挥官小山少佐的尸体和在芦沟子战斗中俘虏的大官留夫换回朱爱周、乔金亭的遗体。乔金亭遗体安葬在县城西南水阁凉亭旁,朱爱周遗体安葬于罗阳大朱庄祖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