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风采录

80年80人|何万祥:战斗英雄何连长

来源: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发布人:退役军人事务局办公室 2025-05-07 09:47:31

何万祥,甘肃宁县人。1915年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就给地主老财家当放羊娃。本姓朱,名二满。1931年参加陕甘工农红军,当时部队在他的家乡一带活动,家里人常去看望他,有时难免流露出一些依恋的情感,劝他回家,这使得年轻气盛的朱二满很不耐烦,当亲人走后,他便去找党代表,要求给他改名字,并说:“我现在革命了,哪有再回家的道理,改了名省得家里人再来啰嗦。”于是,党代表就给他起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何万祥。

何万祥个子不高,但很粗壮,孔武有力,因为从小放羊,爬山越岭,行动十分敏捷。参军后苦练军事技术,摸爬滚打,擒拿格斗,投弹射击,马术刀术,样样精通。他深知在战场上要想杀敌取胜,除了勇敢不怕死以外,还要有过硬的军事技术。当战士时,别看每次列队总在排尾,可一上战场,冲锋在最前面的都是何万祥。有一次,他们部队和友军配合作战,友军正和敌军抢占一个山头。300多敌人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迅速冲到山腰,眼看就要抢在友军的前面,这时,何万祥腰里插了一圈手榴弹,提着驳壳枪,大喊一声:“冲啊!”带领一个班,冒着敌人的炮火,飞也似地冲上山顶。他们居高临下,向着已经逼近山顶的敌人扔了一排手榴弹,把敌人炸得滚逃下去,何万祥手里攥着一把手榴弹拉弦,瞪着滚圆的眼睛怒喝:“看他敢不给老子滚下去,嘿!真过瘾!”

1940年秋,何万祥所在的115师晋西独立支队1团在司令员陈士榘的率领下,到达鲁南归建。不久,115师将分散在各地坚持抗战的部队统一整编,何万祥被编入115师教导2旅4团8连任连长。年底,4团进驻滨海区南部东海、临沭、赣榆一带。有一天,侦察员报告,日军抢走了老百姓几百头大肥猪,圈在陇海路北桥町据点,准备从阿湖火车站运走。为了让老百姓减少损失,过个安生年,团首长决定打下桥町,抢回那批肥猪,还给老百姓。任务交给了何万祥,当晚,何万祥就和排长赵德运率突击排直奔桥町敌据点。半夜时分,战斗打响,敌人一面凭借坚固的炮楼顽抗,一面向阿湖镇发出信号求援。为了迅速解决战斗,何万祥叫赵排长找来一架梯子,靠在炮楼上,在火力掩护下,何万祥一纵身顺着梯子迅速爬上去,从射击孔里连续投进去两颗手榴弹,爆炸声中,里面的敌人停止了抵抗,很快就举着双手投降了。十几分钟后,何万祥他们就扛着缴获的武器,押着俘虏,赶着几百头大肥猪,胜利地返回了根据地。桥町战斗后不久,何万祥就被抽调到旅干部轮训队学习。结业后,调到6团1营2连任连长。

1942年春节过后,何万祥奉命率2连一个排到位于沭河边的小寨村附近活动,配合地方武装打击“蚕食”根据地的日伪军。一天清晨,何万祥他们正在村头打谷场上给民兵自卫队上军事课,突然小寨村方向响起了一阵激烈的枪声,接着又响起手榴弹的爆炸声。枪声就是命令,何万祥大喝一声:“准备战斗!”拔出手枪就率领同志们向响枪的村子跑去。刚跑出有半里地,就见一个小伙子气喘吁吁地边跑边喊:“八路军同志,快!小寨区公所被伪军包围了,一些干部和群众被堵在里面没突出来!”何万祥一听,立即命令全排从三个方向成战斗队形攻击前进。这时,袭击小寨区公所的伪军抓了两名干部和十多名群众,正准备带着“战利品”凯旋,看到八路军来了,撒腿就向村外跑,刚出庄就碰上何万祥带的那个班,战士们迎面就是一阵排子枪,伪军顿时倒下一片,没死的就像一群赶散了的猪,四处乱窜,边跑边将抢来的鸡鸭、衣服丢了一地。何万祥带领战士们一口气追到沭河边,捉了十几个俘虏,缴了几十条枪,救出了被抓走的干部和群众。

1943年1月19日,为策应冀鲁边区和清河区的反“扫荡”斗争,制止日伪军对我滨海区沭河沿岸的“蚕食”、“扫荡”,八路军115师教导2旅遵照师部的战略部署,采用罗荣桓政委提出的“翻边战术”,远距离奔袭被日伪军盘踞多年的兵站基地郯城。距郯城仅20公里的马头镇,驻有数百日伪军可能随时增援,这是一个极大的威胁,是郯城战役能否取胜的关键所在。“好钢用在刀刃上”,旅首长将打援阻敌的重担交给何万祥所率领的2连。何万祥不负众望,率2连的英勇健儿坚守在城西白马河与西关之间的土城子阵地上。战至21日上午,2连已经打退马头镇500多援兵7次疯狂的进攻,公路上、麦田里、沟渠边到处是敌人横七竖八的尸体。虽是严冬季节,何万祥仍杀得满头大汗,上身只穿一件衬衣,上面血迹斑斑。这时全连只剩下53个人,弹药也将耗尽。但是就算这样,何万祥和他的53名勇士用钢铁般的意志和勇猛的战术抵挡了500多名日伪军数十次的进攻,我军阵地始终坚如磐石稳如泰山。两天两夜,敌人未能前进一步,为我军胜利攻下郯城立下赫赫战功。战后,何万祥率领的6团2连被授予“战斗突击队”称号,何万祥再次被评为“战斗英雄”。

1944年3月中旬,我鲁中军区决定发起第三次讨伐汉奸吴化文战役。3月25日夜,暮色沉沉,春雨潇潇。我主力部队、地方武装、民兵自卫队2万余人,隐蔽集结于鲁山周围150公里的战线上,静静地等待着出击的命令。深夜24时,一颗红色的信号弹划破寂静的夜空高高升起,总攻开始,蒙山下,沂河边顿时响起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和喊杀声。滨海军区部队负责解决驻守在大泉山伪179团司令部的重任,6团为东线左路梯队。战斗打响后,6团健儿以勇敢快速的动作向敌纵深大泉东山猛插,大泉东山像螃蟹的一个左钳,拱卫着大泉山,山上有一个重机枪连,配置一挺重机枪和两挺轻机枪,还有两门小炮。山顶圆围寨里有一道地下交通壕,伸到东面地堡群,阻拦着我军进攻的路线。担任主攻任务的6团1营3连在火力掩护下,迅速排除鹿砦、地雷,逼近了寨墙。守敌凭借有利地形拼命抵抗,我军遭到很大伤亡,战到拂晓,战况仍无进展。营长命令2连参加战斗,配合3连尽快占领围寨。2连连长何万祥如同历次战斗那样,仍然冲杀在全连的最前面。很快,2连就清除了围寨外面所有的明碉暗堡,攻至寨墙下。何万祥背着手榴弹袋,提着大砍刀,率领战士们纵身从寨墙缺口爬了进去,呼喊着冲向中心炮楼。这是一座3层的大炮楼,修筑在基岩上,十分坚固。敌人居高临下,往下扔着集束手榴弹,机枪、步枪组成交叉火力,拼命固守,不断有战士倒下。杀红了眼的何万祥大喝一声:“跟我来!”提着大砍刀勇敢地扑向炮楼,一连砍翻几名敌人。底层守敌被何万祥的勇猛吓傻了,竟然连还击都忘记了,只是一个劲地跪地磕头求饶。随后而来的战士们迅速解决了底层的残敌,冲上二楼。二楼的敌人用机枪封锁住楼道,还不断地往下扔手榴弹,进攻受阻,伤亡很大。何万祥气愤至极,猛喝一声:“看我的!”拎着砍刀,冒着弹雨,跃了上去,还剩最后一个楼梯时,一排机枪子弹扫来,我们的英雄倒下了。2连的战士、1营的战士、6团的战士们被仇恨激怒,齐声呐喊着:“为连长报仇!”冒着弹雨勇敢地冲上去,全歼守敌。讨伐吴化文的战役,我军共歼灭日伪军7000余人,缴获大量战利品,收复国土1200平方公里,灾难深重的沂蒙“无人区”的群众获得解放,重见天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称赞“鲁中讨吴战役胜利是山东军民再一次伟大的胜利!”在讨吴战役中,我参战部队许多指战员以为国家、为民族自我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前仆后继,奋勇杀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尤其是山东军区著名战斗英雄何万祥的壮烈牺牲,令人十分痛惜。

一个英雄倒下去,千万个英雄站起来。为了纪念战斗英雄何万祥,1944年8月,山东军区授予何万祥生前所率领的滨海军区6团2连为“战斗英雄连”光荣称号、命名为“何万祥连”;沂源县抗日民主政府将大泉山更名为“万祥山”、将山下的公路命名为“万祥路”;烈士的遗体被安葬在沂源革命烈士陵园,并塑了雕像;在赣榆县抗日山烈士陵园为何万祥等烈士建立了纪念碑;山东军区文工团创作的歌曲《我们的连长何万祥》至今仍在沂蒙革命老区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