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清明|小沙东海战
1943年3月17日,新四军3师一支赴延安学习的干部队伍,乘一艘木帆船在连云港市赣榆县小沙村以东的海面上,与日寇的巡逻艇发生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海上遭遇战。在苍茫的大海上,一只木帆船,一支没有战斗部队掩护,没有重武器、长武器的学员队伍,凭着共产党人不怕牺牲、敢于“亮剑”的英勇气概,用短枪和手榴弹与4艘装备整齐的日军巡逻艇血战了整整一天,最后终于冲破了敌人的封锁,胜利登陆上岸,演绎了一场抗战史上绝无仅有的悲惨壮烈而又颇具传奇色彩的海上血战。此役因发生在赣榆县芦阳区小沙村以东的海面,故史称“小沙东海战”。
到延安去学习深造
在1942年至1943年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里,党中央、毛主席作出了“精兵简政”的英明决策,并向各根据地发出了“一面支持斗争,一面保存干部”的指示,要求各地“抽调好的真正可靠的高级干部”送延安学习深造,以适应将来形势大发展的需要。
当时江苏盐阜区的新四军3师在接到上级要他们抽调前线部分团以上干部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的电报后,师长政委兼茅北区党委书记黄克诚等领导研究决定,由师参谋长彭雄负责组织抽调干部赴延安学习并负责带队。因日军即将大举“扫荡”驻盐阜区的新四军军部3师师部机关,黄克诚指示,各旅赴延安学习的干部不要到师部集中,可自行组织去中央党校报到。1943年2月10日,师直属队、第8旅、涟东独立团和盐阜地区的赴延安学习的干部准备启程,黄克诚师长给大家讲了话,并宣布彭雄任干部队队长,8旅旅长田守尧任副队长,8旅政治部主任张池明任党支部书记,师部派一个警卫连护送。该干部队原拟分两路从陆地、海上分别越过封锁线去延安,后因陆路敌封锁太严,遂决定一起从海路走,利用夜色掩护,绕过连云港敌人封锁线,到滨海区赣榆县柘汪口登陆转道赴延安。
这支干部队伍有51人,其中团以上干部有11人,他们是师参谋长彭雄,旅长田守尧,旅政治部主任张池明,团政治部主任吴毅、张友来、程世清,师供给部军需科长曹云,师司令部作战科长席舒民,旅供给部长伍瑞卿,卫生部副部长彭绍英,盐阜行署保安处长黄国山。已经结了婚的团以上干部,若爱人是干部的,可以随同去延安,这样有7位女干部随行。主要领导干部可带一两名警卫员。干部队人员全部化装成商人。
粉碎日寇的“扫荡”
干部队尚未启程,日军的大“扫荡”就开始了。2月12日上午,干部队由阜宁县板湖向阜东转移,遭到一股日寇追击。彭雄命令干部队快速前进,警卫连殿后阻击敌人。一阵激战后,敌人狼狈逃窜。14日,他们进至东坎镇,遇到我军坚持反“扫荡”的两个连队,彭雄临时要了一个连作为掩护部队。上午10时,一路日军2000多人,配属2门大炮、3架飞机,将干部队围在李家圩。彭雄命令师作战科长席舒民留下负责女干部的安全,把干部队使用的牲口隐蔽好,他带领战士抗击敌人的进攻。该地地形非常不好,前面是条河,前进有困难,后退也不行。战斗打得十分激烈,不断有战士和机枪射手倒下,眼看敌人就要冲上来了,彭雄果断地冲上去,接过机枪向敌人猛扫。战至下午4点多钟,终于打退敌人的进攻,突出重围,但警卫部队大部分伤亡。因敌情严重,封锁太严,干部队无法上路,即将女干部临时分散隐蔽于群众家里,男同志也分为两部分打游击,师直和盐阜地区的干部由彭雄负责,8旅和涟东独立团的干部由田守尧负责。
一个月过去了,“扫荡”盐阜区的日军开始“驻剿”。干部队准备趁敌人“扫荡”的空隙,仍按原计划从海路赴延安。他们准备乘坐的是8旅24团缴获海盗的一只载重8000石、吃水4尺的大帆船。这条船有8个大舱,6根3丈多高的桅杆。由盐城五垛口到赣榆的柘汪口,如果顺风,一夜就到。夜间行船,比较安全,敌人来了,他们船上有灯,老远就能看见,绕一个弯就过去了,只要黑夜能通过连云港敌人封锁线,白天一般不会遇到敌人,这样最迟第二天上午就可到达柘汪。如果转了风向,退回来待一天再走也行。据领导这只船的马指导员说,他们经常往返于苏北和山东,航路熟悉,再说船老大老王,已在海上度过了40多个春秋,航海经验丰富。况且,他们这次走的不是敌人控制的航线,是另辟的一条新线,一般不会碰上敌人。彭雄和田守尧、张池明反复了解情况,认真研究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后,慎重地决定走这条海路。
海上血战
3月16日晚,正值顺风,且刮得很大,干部队决定启程。开船后,一帆风顺向山东滨海抗日根据地驶去。然而天公并不作美,17日凌晨3时,在距赣榆县柘汪口仅有35公里时,风突然停了,船停在海面一动也不动。大家焦急地等待起风,半个小时过去了,没有风;一个小时过去了,仍然没有风;两个小时过去了,还是没有风。浓黑的夜幕逐渐淡薄,东方透出一线白光,船老大老王在晨曦中发现船停在赣榆县秦山岛以南约5公里处,北边的岚山头和南边的连云港都有日军的据点,这里十分危险。彭雄、田守尧等领导征求船老大意见后,决定随着潮水,把船退到大海深处,待起风后再向前启程。
突然远处传来嗡嗡的响声,起初大家以为是敌人的飞机,后来才发现海面上有一个小黑点在移动。船老大吃惊地说是敌人的巡逻艇。彭雄用望远镜观察了一会,发现敌人的巡逻艇径直向大帆船开来,看来一场血战是避免不了的,他沉着果断地决定做好战斗准备,因为我们没有长武器,仅有警卫员带着驳壳枪和少量的手榴弹,他叮嘱大家要节约弹药,等敌人靠近了再打。同时吩咐化装成船老大的程世清和护船的马指导员等人灵活应付,伺机歼敌。
敌巡逻艇向大帆船飞速驶来,并向天空开了两枪,这是示意落蓬停船的信号。船老大告诉敌人是商船,敌人一听是商船,认为发财的机会来了,要上船检查,并叫船老大出来。化装成船老大的程世清把一只拉出导火索的手榴弹藏在袖筒里走向船头。日军小队长带着翻译跳上大帆船,程世清乘其立足未稳,一个箭步冲上去,奋力一推,将两名敌人推落海中,随着将手榴弹甩向敌巡逻艇,刹那间,船前中后舱一齐向敌艇开火,敌人遭到突然打击,又失去指挥官,顿时乱作一团,慌忙驾艇逃窜。
敌艇逃离大帆船约400米的地方,发现我们没有机枪、步枪等远射程武器,便停下来围着大帆船用机枪不停地扫射,子弹雨点般地射到船上,军需科长曹云、马指导员和许多警卫员、水手英勇地牺牲在甲板上。8旅卫生部副部长彭绍英负了重伤,供给部长伍瑞卿和彭雄的夫人吴为真及陈思静等人也负了伤,船身射满了弹洞,海水流进舱里,彭雄让晕船的田守尧旅长留在船舱指挥大家堵弹洞,自己带着警卫员在船头指挥战斗。一直打到下午3点,多次打退扑到近前的敌艇,敌人始终奈何不了这艘弹痕累累的木帆船,直至弹尽,只好垂头丧气地逃回据点搬兵。干部队又有新的伤亡,尤其是彭雄参谋长不但脚上挂了花,更为严重的是胸部中了3颗子弹,流血过多,昏迷过去。田守尧旅长和张池明主任也负了伤。
海上渐渐起了风,可船上的老大牺牲了,仅有一个水手小张未咽气,但也负伤不能动弹。大家在小张的指挥下,费了好大劲才将篷帆扯了起来,小张躺在船舵旁,吃力地用手拽着绳子掌舵。满身弹痕的木帆船,迎着波涛,强地向北,向赣榆县柘汪口驶去。
刚行驶不久,从连云港方向又窜出3只巡逻艇,急速向木帆船追来。田守尧旅长忍着伤痛,指挥大家把武器集中到船尾,敌人一接近,就开枪射击。狡猾的敌人始终不敢靠近,只是远远地跟着,不停地用机枪向船上扫射。这时距离原定目的地柘汪口还有20多里,田守尧旅长决定迅速就近靠岸,从陆地进入滨海根据地。他和身负重伤的彭雄参谋长交换了意见。彭参谋长支持就近靠岸的决定,并说我们这次就是吃了没带战斗部队的亏,连一杆长枪都没有,上了岸,敌人就占不到优势了,同志们坚持下来了,都是好样的。并指示上岸后尽快找到八路军,请罗荣桓政委和陈光代师长帮助大家尽快赶到延安。
木帆船调转航向,快速向岸边驶去。敌人的巡逻艇在后边紧紧追赶,边追边开枪。离岸边还有三、四里,几位会水的同志先跳下船,上岸找八路军去了。
快靠近岸边时,船在2米多深海水的地方搁浅了,尾追的3艘巡逻艇靠了过来,企图把木帆船包围起来,俘虏船上的人。田旅长指挥大家下船泅水登岸,没有负伤的同志跳下海,纷纷向岸边游去。负伤的和不会水的同志扶着船,在会水的同志帮助下,吃力地向岸边划去。敌人的巡逻艇因水浅也不敢再靠前,见我军要登岸,集中火力封锁上岸的去路,子弹像雨点般落在海水中,落在人群中,不断有人负伤倒下。走在最前面的田旅长和爱人陈洛涟不幸负伤,被海浪卷入暗流,光荣牺牲。已怀有身孕的彭雄的爱人吴为真,被海浪打倒在海里,她奋力挣扎,不知抓住了谁的衣服才重新站了起来,坚持向岸边划去。黄昏时分,船上幸存的同志大部分上了岸。这时赣榆县芦阳、兴海两区的区中队听到枪声急忙赶到海边接应,随后,驻王村的八路军滨海警备团第2营闻讯也赶来支援。敌巡逻艇在我军打击下终于退走。赣榆军民接应干部队人员全部登陆上岸。
小沙东海战的幸存者,在115师罗荣桓等首长的安排下,伍瑞卿、彭绍英黄国山和吴为真等重伤员留在师部野战医院治疗,伤愈后重返新四军参加新的战斗:席舒民,程世清、陈武崇,谢扶民、戴云天等未受伤和轻伤员由张池明率领,在八路军滨海军区派员护送下,辗转千里,顺利到达延安,进入中央党校学习深造。
新四军第三师参谋长彭雄
小沙东海成,新四军3师干部队共牺牲16人,其中团以上干部5人:彭雄、田守尧、吴毅、张友来、曹云,干事4人(均为女同志):张明、陈洛涟、赵鹤英、张铎;战士7人:杨从善、张自恒、李保健、赵德盛、梁天福、杨成喜及运输员老黄同志。船上的老大、水手和工作人员28人也不幸遇难。牺牲的5名团以上干部,都是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身经百战的优秀将领,也是党中央准备重点培养深造的对象。尤其是彭雄和田守尧等同志的牺牲,更是我党我军的重大损失。殉难的烈士遗体当时由赣榆县芦阳区中队和当地干群分别护送到白石头村、石桥家庙,择地临时安葬在新宅东南角和石桥西北角山坡上。后又迁葬马鞍山(即今抗日山)。
新四军3师干部队在小沙东海战中遭受重大损失的噩耗传到苏北后,9月20日,3师在盐阜区为死难烈士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黄克诚师长兼政委亲致悼文,并向彭雄、田守尧敬献挽联:“十余年甘苦共尝,患难相处,破浪矢忠贞,遥望云天哭战友;数万里河山犹碎,水火益深,卧薪期素志,誓除寇贼慰英魂。”张爱萍副师长敬献挽联:“追悼彭、田同志,就要学习彭雄同志作战的勇猛精神;就要学习田守尧同志为革命斗争十余年的坚决精神;”中共盐阜地委为彭雄参谋长、田守尧旅长暨阵亡诸烈士敬献挽联:“外患方殷,内战潜伏,举目满妖氛,党失精英,壮士云亡谁荡扫?革命一生,长征万里,仔肩担国难,民钦感德,众人继起共撑持。”盐阜区行政公署专员曹荻秋为彭、田暨阵亡诸烈士殉国敬献挽联:“盐阜著威名,敌后撑持,军民共仰;江淮思烈士,海滨凭吊,风木同悲。”时任新四军4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彭雪枫、彭雄烈士的爱人吴为真、3师8旅政委李雪三、旅长吴信泉等同志都发表了悼念和纪念文章,缅怀烈士的丰功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