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清明|李少堂
李少堂,又名少华,1901年10月出生于河南省鹿邑县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河南发生灾荒,少堂离乡背井,颠沛流离,流落到了新浦。为了生活,他在新浦盐防营当杂役。后经同乡介绍,与海州洪门西夏禾庄上一家姓尹的女儿结婚,李少堂便在本市安了家。
李少堂经常与杨光銮接触。杨光銮是地下党员,在东海中学任教,并任中共东海县委组织部长。杨光銮经常同李少堂讲革命道理,启发他的阶级觉悟。1928年冬,杨光銮介绍李少堂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他在革命活动中,非常积极,打土豪、毁庙宇,表现了一往无前的无畏精神。
1929年春,中共东海县中心县委成立,李少堂任军事委员,他利用夏禾庄有利的地理条件,在自己家中设立了秘密联络点,成了东海中心县委与盐场工人的接头处。并为党提供情报、物资、武器弹药等。
1929年夏,国民党江苏省民政厅长缪斌派武青林来海州,配合灌云、东海的国民党军警对共产党员进行大逮捕,一时,海州、板浦、南城等地一片白色恐怖。
李少堂根据党的指示利用他在盐防营的合法身份,里应外合,配合大村农民武装营长王统朝,先后7次去盐防营内部搞出枪支三十余枝,各种子弹三百余发,受到暴动指挥部武同儒、毛如楠等同志的表扬。他还去当路、南城、板浦一带活动,发动贫苦农友,建立起三营,他任营长。
1930年8月8日,大村扁担会在东海县行动委员会的领导下,发动了大规模的农民暴动,李少堂是行动委员会的领导成员之一。暴动兴起后,他们迅速建立了五百多人的农民武装,组成一个团,以云台山为根据地,活动于海赣地区。国民党反动派对这支农民武装恨之入骨,不仅调集海、赣、沭、灌的地方军队进行围剿,还派第二十六师来海属一带进行围剿,结果这支年轻的革命武装,不久就被镇压下去。
1931年,一个春寒料峭的夜晚,李少堂突然回家告诉妻子,外面形势紧张,要带她和孩子一起出走。看到妻子犹豫,他说:“你在家把孩子带好,过一段时间,我来接你。”说完,从身上掏下两块银元,要妻子设法交给党组织。
谁知这是少堂同志和家人诀别以及他交的最后一次党费。李少堂同志离家后,同伙伴一起转战在赣榆地区,几经挫折,损失惨重。在一次攻打赣榆青口时,李少堂英勇牺牲,为共产主义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