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县区风采

戎耀灌南|兵创先锋 唐金龙:“织”就军人本色 串联振兴纽“带”

来源: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发布人:退役军人事务局办公室 2025-07-08 09:13:35

在时代的滚滚浪潮中,有这样一群特殊的追梦者:他们曾身着戎装保家卫国,脱下军装后又以军人的坚韧在创业战场上奋勇拼搏。唐金龙,这位灌南籍退役军人,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军旅淬炼:铸就钢铁般的创业基因

1992年,18岁的唐金龙胸戴红花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开启了3年军旅生涯。期间因表现优异,多次荣获嘉奖与“优秀士兵”称号,更在全军学雷锋活动中获评“学雷锋先进个人”。

图片1.png

1995年退役后,他赴上海打拼,从保安做起。凭借将保安条例背得滚瓜烂熟的钻劲,仅3个月便从普通保安晋升为保安队长。但他深知“保安队长绝非人生顶峰”,为掌握一技之长,转而进入世界知名品牌外交官(Diplomat)包箱企业打工。

在包箱企业,唐金龙展现出军人特有的执着:32个流水岗位,他早到晚走,仅用3个月便将全部流程工艺烂熟于心。随后主动请缨担任组长,2个月内带领小组业务成绩跃居第一。然而,90年代的台资企业晋升壁垒森严,大陆员工难至科长以上岗位。6年后,他果断辞职,转战灯具厂担任总经理,全面负责生产安全与人事管理,积累了扎实的技术与管理经验。

2013年,唐金龙怀揣创业梦想,注册了昆山丰经纬泰织带有限公司,却遭遇“机器到位、订单落空”的困境。军人的坚韧让他绝不退缩:坐公交挨家跑订单,初遇专业知识盲区时,便扎进下级市场调研供应商、摸透产品价格。2个月后,他迎来首笔1万元订单,并以“军人速度”在同期攻克20家客户,完成从“战场”到“商场”的首战告捷。

桑梓情深:织就乡村振兴蓝图

“部队教会我最重要的是坚韧不拔,‘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面对困难,战略上要藐视,战术上更要重视。”唐金龙常以此自勉。2018年,他在昆山创办织带公司时,恰逢产业转移浪潮,便积极响应“热爱灌南 奉献家乡”的号召,果断将企业迁回灌南。这一决策既降低了运营成本,更与乡村振兴战略同频共振。

图片2.png

如今,连云港蓓佳织带有限公司百禄镇2600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内,60台织机组成“班排连”式生产矩阵,延续着军旅生涯中严谨有序的管理理念;质检环节的“三道线”,更将部队精益求精的作风融入生产细节。凭借这份坚韧与严谨,企业年产能突破5千万米,产品合格率高达99.97%,在产业转型中交出亮眼答卷。

图片3.png

赤子情怀:永不卸甲的社会担当

脱下军装28年,唐金龙的“老兵情结”愈发浓烈。他频繁参与兵创企业座谈会,投身灌南老兵互助会,向创业退役军人倾囊相授,提出“两个必帮”原则:“退役军人创业必帮、军属就业必帮”,用实际行动践行承诺。此外,他加入退役军人雷锋队,参与新老兵结对活动,助力新一代退役军人融入社会。在百禄小学的捐赠活动中,也总能看到他为孩子们送去温暖的身影。这些细碎的坚持,串联起一位老兵对社会的反哺之路。

图片4.png

荣耀见证:从迷彩方阵到振兴先锋

唐金龙以军人本色编织的,不仅是高质量的织带,更是退役军人的报国情怀与时代担当。他的成功,既是个人从“迷彩绿”到“创业金”的华丽转身,更成为退役军人事务局推进“兵创先锋”的生动代表。通过老兵互助会、技能培训、就业帮扶等机制,他正带动更多退役军人在乡村振兴中找准定位、贡献力量。2024年,连云港蓓佳织带有限公司获得退役军人创业示范单位。

从灌南县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到“创业明星”“市级优秀创业项目”等荣誉加身,唐金龙的故事印证:退役军人创业,是个人价值的再实现,更是社会资源的再整合、家国情怀的再升华。在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持续助力下,这家承载军人作风的企业正以“尖兵”姿态深耕织带产业,勇挑乡村振兴重担,为更多退役军人点亮创业灯塔,续写新时代报国为民的壮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