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耀灌南|兵创先锋 相海堂: 伤残下岗不气馁,为家乡“箱”出美好未来
在江苏灌南的广袤大地上,有一位退役军人的创业故事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人前行的道路。他就是相海堂,一位7级伤残退役军人,用自己的热血、汗水与智慧,书写着创业故事,践行着社会责任,为家乡的发展“包装”出无限可能。
相海堂有着朴实的灌南农民形象,但可别小看了他,他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1989年,20岁的他怀揣着保家卫国的梦想,光荣入伍,成为福建三明市武警支队的一员。在三年的军旅生涯中,他表现英勇,连续四次荣获部队嘉奖,还荣立三等功一次。然而,一次执行任务时的意外,让他落下了伤残。但军人的坚毅早已融入他的血液,这段经历不仅铸就了他钢铁般的意志,更培养了他“言必行、行必果”的行事准则,为他日后的人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伤残下岗,却不向命运低头
1992年退伍后,相海堂被分配到商业局下属的灌南商场工作。面对新岗位,他始终保持军人作风,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多次被委派至长茂驻村帮扶。驻村期间,他深入群众,积极推动危房改造、饮用水、农电等惠民工程,连续两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个人称号。但命运的波澜再次袭来,2001年商业局体制改革,相海堂下岗了。面对生活的巨大落差,他不等不靠,没有丝毫抱怨,毅然前往苏州打拼。从保安做起,后他结识了一位木材行业的老板,从学徒工开始,边学边做,逐渐掌握了全套工艺。
2009年,他在苏州租地创办了自己的木材包装箱厂,并成立“苏州市坤泉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创业初期,困难重重,但他凭借良好的声誉赢得了客户信任,公司也逐渐步入正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相海堂始终秉持创新与环保理念。他带领团队研发可循环修复木包装箱,这种包装箱使用寿命相比传统包装箱延长了30%,成本却降低了25%,既满足市场需求,又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凭借卓越的产品品质,产品畅销长三角地区。
用木箱“包装”梦想,砥砺前行
在苏州创业成功的相海堂,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2018年,在灌南县县委县政府“热爱家乡、奉献灌南”的大力号召下,他决定回乡创业。2018年12月,他在灌南孟兴庄镇注册成立了“灌南福源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公司经营范围涵盖木材收购、加工以及木结构包装箱加工、销售,注册资本500万元整。如今,公司发展态势良好,年营业额达700余万元,上交国家利税40余万元。公司扎根灌南乡村,带动本地居民40余人就业,公司优先录用退役军人,也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和发展平台。
与美好同“箱”而行,践行社会担当
相海堂不仅致力于企业发展,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2012年7月26日深夜,相海堂在对苏州公司例行巡查时发现对面居民楼有火光,在拨打报警电话的同时叫醒了本公司员工起来救火,他自己也在救火时受了轻伤。他的行为得到了苏州市政府和市民的高度赞扬。疫情防控期间,他主动投身一线,捐赠防疫物资,协助社区进行人员排查、卡点值守等工作,为守护家乡人民的健康安全贡献力量。他还积极参与各类捐款活动,为困难群体、教育事业等奉献爱心。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创业者,相海堂用自身经历激励着更多人。他踊跃参加退役军人创业大赛,在连云港市第四届“惠兵兴业”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中荣获三等奖。他的创业故事和成功经验,为其他退役军人提供了宝贵借鉴,也因此被评为全县返乡创业之星和就业先进个人。他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外引内联,招商引资,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出谋献策,带动了更多人在家乡创业就业。
从绿色军营到乡村战场,军旗永远在心中飘扬
当“退役军人 + 特色产业”的模式成为乡村振兴的新范本,退伍军人相海堂用一双布满老茧的手,将对家乡的热爱“打包”进木箱,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烙下“退伍不褪色”的印记。我们终于明白:真正的“退伍不褪色”,是把军人的忠诚熔铸进每一寸乡土,让永不熄灭的理想之光,照亮更多人走向幸福的远方。